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更新时间:2024-05-02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别名
石家庄烈士陵园,烈士陵园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06:00~22:00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1~2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4A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行业)
所在地/隶属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343号

基本介绍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中国兴建早、规模大、建筑规格高的著名烈士陵园之一,为了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1950年3月动工,1954年8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宣部等七部委命名的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教育部、民政部等六部委命名的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园区建筑为轴对称布局,南北呼应,东西对称,层次分明。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陵园大门、革命烈士纪念碑、著名烈士铜像区、烈士墓区、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东侧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迎宾厅、柯棣华塑像及陵墓、烈士纪念馆、董振堂纪念碑亭。西侧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是影视厅、白求恩塑像及陵墓、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烈士纪念碑亭、戎冠秀铜像、赵博生纪念碑亭。系统地整合了园区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形成了一条南北景观主轴,三条东西景观次轴景观格局,园区设纪念瞻仰区、历史文化区、雕塑、碑林区、烈士墓区、园林休憩区等六大功能区。突出“名人、名景、名树、名花、名草”的设计理念,使园区成为集纪念瞻仰、文化教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园区。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红色太行  英雄河北

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红色太行  英雄河北”主题展是陵园的基本陈列。整个展览分为三大部分,十个单元。共展出丰富详实的历史图片、图表近500幅,珍贵的革命文物230件,大型雕塑10组,大型油画3幅。生动形象的讲述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三十年中,河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进行的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以及河北党组织和河北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杰出贡献和建立的历史功勋。这个展览目前也是河北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河北军民的奋斗史和革命史的大型主题展览。

展览采用了幻影成像、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沙盘、多媒体影片、触摸屏等一系列的声光电展示手段。增强了整个展览的吸引力和与观众良好的互动性。此外,大量的雕塑和巨幅油画等高品位艺术品的采用,有效提升了展览的艺术品位,是该馆的特色与亮点。

专题陈列

白求恩事迹陈列

白求恩事迹陈列共分五个部分,采用了雕塑、微缩景观、场景复原等艺术手段和拼接屏、投影、触摸屏等声、光、电多媒体展示方法,系统讲述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人民抗战的光辉历程。

第一部分,探索医学、追求真理。反映了白求恩自幼喜爱医学,为追求医术,踏遍西欧六国。由于精心钻研、勤于实践,成为胸外科专家、医学博士。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后,率医疗队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部分,万里来华、援助抗日。反映了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拒绝了国民党的优越条件,携带大量医疗器械和药品到达延安。

第三部分,奔赴前线、抢救伤员。反映了白求恩到达晋察冀后,深入前线,抢救伤员,创办模范医院。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并谢绝特殊照顾的崇髙品质。

第四部分,转战冀中、救死扶伤。反映了白求恩率医疗队一起在冀中巡诊,以高超的医术,挽救了众多生命,创造了战场救护治愈最高的纪录。

第五部分,鞠躬尽瘁、精神永存。反映了白求恩创办卫生学校,并亲自编写教材。以及为抢救伤员,受到致命感染病逝后,人们的悼念活动。

印度援华医疗队事迹陈列

印度援华医疗队事迹陈列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远涉重洋,援华抗日。表现了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写信给印度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希望国大党能够为八路军提供医疗物资,并派遣有经验的战地医生援华抗日。印度国大党第五十二次会议决定为中国派遣医疗队。

第二部分,历尽艰险,到达延安。表现了医疗队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种种困难,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受到了边区军民的热烈欢迎。医疗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中。

第三部分,救死扶伤,无私奉献。表现了柯棣华和巴苏华两位大夫与边区人民一起抗曰,用高超的医术救治伤员。柯棣华因紧张的工作,积劳成疾,以身殉职和边区军民对他的纪念。

第四部分,中印友谊,万古常青。表现了医疗队结束历史使命后,继续为发展中印友谊做着不懈努力。

烈士事迹陈列

烈士事迹陈列,中厅为序厅,上面镌刻着安葬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316位革命烈士的名录,东西两厅以图片、文物的形式,介绍了其中50位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迹。

馆藏文物

白求恩全身汉白玉雕像

汉白玉质地,像高1.3米,现存完整。雕像通体素白光亮,白求恩身着燕尾服,右手下垂,左手插在裤兜里,神态自若,潇洒飘逸,栩栩如生。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病逝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次年2月,晋察冀军区决定在唐县军城南关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白求恩陵墓,并在墓前立白求恩全身汉白玉雕像一尊。雕刻任务由出身雕刻世家的刘庭芳担任。刘庭芳以白求恩的照片为依据,经历了十几个日夜,终于将雕像完成,并将其安放在白求恩墓前。1941年日军两次对白求恩墓进行轰炸,当地军民提前将白求恩汉白玉雕像秘密埋藏在北侧城墙下,保证了雕像的安全。1953年3月,这尊汉白玉雕像与白求恩的灵柩一起迁到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柯棣华使用过的银杯

白银质地,高12厘米,腹围18.5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6.5厘米。抗日战争时期,正义的中国人民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1938年9月,在印度国大党的支持和筹备下,组建印度援华医疗队并启程前往中国。柯棣华是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成员之一,来中国前夕,母亲送给他一只刻有“不要忘记妈妈”字样的银杯。这只银杯一直陪伴柯棣华在中国救死扶伤,为抗战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柯棣华病逝后,这只银杯作为柯棣华的遗物几经周折又回到了柯棣华母亲的手中。1988年,柯棣华的亲人将这只珍贵的银杯赠送给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

白求恩肋骨截断器

不锈钢质地,剪刀形。长33厘米,柄长为剪刀头的9倍,柄上安有橡皮抓手。这是白求恩在加拿大设计发明并使用过的医疗器械。

由于当时医院里用来剪断肋骨的器械十分笨重,白求恩一直尝试设计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器械。他从修鞋匠用的一种特殊剪子收到启发,设计出了这种截断器。它的柄比剪刀头长9倍,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使用起来比较省力;剪刀尖采用较硬的钢材,且略钝一点;柄上安装有橡皮抓手,以增加摩擦力。该器械一经使用,立刻获得成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且被命名为"白求恩肋骨截断器"。

铡下高蠡暴动八烈士头颅的铡刀

底座为木质,铡刀为铁质,长133厘米。1932年8月,根据中共河北省委的指示,保(定)属特委发动著名的“高(阳)蠡(县)暴动”,建立红军游击队。8月27日,暴动开始。8月31日下午游击队被敌人驻安国的一个骑兵连包围在高阳北辛庄,激战两个多小时,支队长宋洛曙英勇牺牲,第三大队指挥蔡书林仍坚持战斗,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光荣牺牲。残暴的敌人用铡刀铡下了宋洛曙、蔡书林等八位烈士的头颅,分别悬挂在高阳城门、辛桥等地示众。高蠡暴动经过5天激战,牺牲47人,以失败告终。暴动虽然失败,却将革命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心中,为后来动员民众进行抗日斗争和解放斗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白求恩从加拿大带来的药箱

铝质地,长50厘米,宽45厘米,高18厘米。此药箱是白求恩于1938年春从加拿大带到中国的。捐赠者是原沈阳市药材公司经理胡玉心同志。他当时在延安后方医院任司药工作,卫生部一位同志把这个药箱交给他,并说明这是白求恩从加拿大带来的。药箱里的药品用完后,胡玉心将药箱保存下来。1986年10月18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到沈阳,从胡玉心处将药箱征集回来。

解放张家口时苏军军官赠送给唐延杰的怀表

铁质地,直径4厘米,圆形。1945年,前苏联红军配合解放军解放了张家口。一位前苏联军官为了表示中苏友谊,将此怀表赠送给了时任冀晋军区司令员的唐延杰同志。1962年,北京军区将此怀表移交给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孙老常砸死日军的尖稿

铁质地,长65厘米。1943年,日军向河北易县发起"扫荡",强迫人民修公路。刘家沟村武委会主任孙老常经区委同意,带领民兵混入民工中,趁日军分头监工时,用尖稿砸死日军两名,夺取机枪一挺、步枪、手枪各一支,并荣获"杀敌英雄"称号。1962年,北京军区将此尖稿移交给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园区:6:00—22:00

纪念馆:(周一闭馆检修)

5月1日至9月30日:9:00—11:30,14:30—17:30

10月1日至4月30日:9:00—11:00,14:00—17:00

交通指南

公交线路:

1、到达烈士陵园正门(南门)的公交车有:1、78、325、326、旅游5、夜观光4等共6条线路,烈士陵园站下车。

2、到达烈士陵园北门的公交车有:9、314等共两条线路,新华区政府站下车。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19171号-1 huochema.com 火车吗网 网站地图